【直報網北京7月10日訊】(人民法院報)手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快捷,通過手機上網看電影、購物、玩游戲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消費者在使用時也要“擦亮眼”。當前,手機APP設置的陷阱花樣繁多,利用手機APP進行犯罪案件多發,應當引起重視。 利用APP開設賭場,賭資累計近千萬 張某勇和張某明是老鄉,去年6月底,兩人注冊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從表面上看,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購物電商,通過自己開發的“天物樂購”“易淘貨棧”等APP銷售茶葉、紅酒、玉石等商品,但實際上卻是從事網絡購物賭博。該公司架構齊全,分工明確,設置有多個業務部門,安排經理、主管、業務組長以及業務員等職位。 公司業務員日常的工作就是使用美女照片作為頭像,通過微信、陌陌等即時通訊工具招攬客戶,把客戶吸引到APP上“消費”??蛻粝聠魏?,業務員又誘導客戶以其所購的商品作為籌碼進行“轉購升級”,以押大小的方式進行賭博,5至10分鐘開獎一次,輸贏結果以“時時彩”的開獎結果為準,若客戶賭贏可提現1.6倍的“轉購”金額,輸了僅可獲得所購貨物且不能退貨。因該商城出售的商品多是“次品”,進價與實際出售的價格有10倍至40倍的差價,只要客戶參與轉購,該商城就可從中獲取高額非法利益。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該APP就吸引全國各地參與“轉購”活動的注冊會員達上千人,一年來共引誘全國各地近2萬名客戶參與賭博,轉購金額逾千萬元。因該類案件犯罪模式隱蔽,許多客戶在短時間瘋狂分單購買商品連續下注,一周內投入賭資達數十萬元,其中有人參賭金額逾百萬。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勇、張某明等25名被告人的行為均構成開設賭場罪。張某勇和張某明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判處張某勇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并處罰金15萬元;判處張某明有期徒刑三年四個月,并處罰金15萬元。其余被告人也被判處有期徒刑不等刑罰。 利用APP非法集資,受害者數千人 “一元洗車”“一元吃比薩”“一元洗頭發”等是廈門某APP曾經推出的促銷活動,這讓該APP在廈門聲名大噪,風靡一時。不過,風光過后,經營該APP的公司突然倒閉,陷入資金無法兌付的窘境,數千名投資人的錢款打了水漂。 李某等人在2009年投資運營某信息科技公司,開發某消費APP,主營本地化消費服務,利用線上折扣和贈送積分引導消費者線下進行消費,消費完成后再對消費者進行返現。APP平臺所推出的“1元洗車”等活動很快就風靡廈門,擁有注冊會員近百萬。 后該公司為吸收資金,擴大公司經營規模,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推出了產權銷售項目,并以每份6800元至2.88萬元不等的價格向社會推廣,購買產權者每月可以獲得APP平臺聯盟商家的高額返傭收益,直到產權本金收回。據統計,該公司共向上千名產權人出售4000多份“產權”,銷售金額達7000余萬元。 后來,該公司入不敷出,為了彌補虧損,李某等人還在該消費APP上開發出網絡拍賣功能,提供標價1000元為油卡等商品進行競拍,然后以開獎的形式決定參與者中10%的人可以800元左右的價格拍下油卡,競拍者再將油卡以高于800元低于1000元價格出售,從中賺取差價。不過,競拍者在競拍前都要交納保證金,以此非法向公眾吸收會員繳納的競拍保證金等資金,共非法集資500余萬元。 因為公司倒閉,資金無法兌付,李某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法院審理后認為,李某等人利用消費APP銷售產權的行為以及收取拍賣保證金的行為符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特征。最終,法院以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其他人也因非法集資罪獲刑有期徒刑兩年至三年九個月不等刑罰。法院還將追繳違法所得共計2億元用于退賠各受害人的經濟損失。 為籠絡客戶,分享APP淫穢視頻被判刑 一年輕人為籠絡客戶,定期向客戶分享APP淫穢視頻,以此來“討好”客戶,刺激消費,誰知卻觸犯法律。 夏某代理一款男性保健商品。為銷售商品,增加客源,他建立微信群不定期向客戶發送促銷信息。由于群員大多是男性消費者,為了活躍群里聊天氣氛,他經常向微信群里轉發淫穢視頻鏈接。夏某還上網購買了一款觀看淫穢色情視頻的手機APP程序。該APP利用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盤”,并內嵌多個淫穢色情播放軟件。同時,為逃避監管,該APP還偽裝成一個正規的視頻播放軟件,購買該軟件的網民根據賣家提供的密碼,進入特定的“福利區”,就可在線觀看幾十萬部淫穢音影資料。購買該APP后,夏某經常性將該APP上的視頻轉發到微信群內。經鑒定,夏某共發布101條淫穢視頻。 法院審理后認為,夏某傳播淫穢視頻,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判處夏某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 冒充“白富美”,通過APP進行詐騙 一名昵稱為“幸福伊人”的女士通過某款聊天APP主動加上了吳先生。這個聲稱以“結婚奔現”為目的的女士自稱24歲,未婚,美麗可愛,而且家境富裕,通過她所曬的照片基本都是車、包、衣服、健身等,可謂不折不扣的“白富美”。開始時,吳先生還局限于跟她進行簡單的聊天。后隨著感情的不斷升溫,吳先生開始與這名女士視頻,他發現對方確實是微信頭像上的樣子,沒有“欺騙”自己,內心吃了一顆定心丸,開始與她互稱“老婆”“老公”。 在某次聊天中,“老婆”告訴吳先生,自己在進行原油、天然氣、花梨木、橡膠、純鋁、豆柏等期貨投資,一天賺個兩三千元沒問題,并建議他一起買,賺到的錢平分。吳先生一開始比較謹慎,只投注了2000元,可令他驚喜的是,很快就賺錢了。后來吳先生開始存入大筆金額,但是大筆金額存入平臺賬號后,他就不斷地輸錢,沒多久便把存入的9萬元輸完。他一開始還以為因為市場動蕩,自己沒有賺錢的運氣。直到公安民警聯系到自己,吳先生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 原來,以包某為首等的犯罪集團成立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業務員,冒充“白富美”美女身份,利用聊天APP添加男性好友,博取對方好感后,通過發布虛假獲利截圖、金額等形式,引誘男性網友至RY國際、恒信財富、大眾威斯3個虛假的網絡投資平臺進行原油、天然氣、花梨木、橡膠、純鋁、豆柏等期貨投資。
經查明,該團伙共詐騙40余人,詐騙金額近百萬元。包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私自架設的網絡平臺,采用虛擬身份、虛假的投資信息誘騙他人投資,通過后臺更改數據的方式騙取他人錢財,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最終法院判處包某有期徒刑十四年。 (原標題:APP犯罪 齷齪藏在“光鮮”里) 責任編輯:一然 解讀新聞熱點、呈現敏感事件、更多獨家分析,盡在以下微信公號,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
|